速看:965林子耀:中小学家校合作有何历史性
(资料图)
“家校合作”并不是中国的传统概念,而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,体现出“家庭”和“学校”关系的逐步演变。下文从历史、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,详细阐释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历史性特征。
历史:从家长和学校相互独立发展到整体协作
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中,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更多是家长把学生交付给学校,由学校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。学生大多是努力自学,而家长更多起督促的作用。除非学生惹祸,又或是主动向老师询问,否则家长很少能了解学生的情况。然而,进入新时代后,"家校合作"变得越来越紧密。家长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工作,还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。在某种程度上,家长对于学生的了解从"主动了解"变成了"被动接受"。
在这种背景下,"家校合作"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。它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密切联系,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与此相关的还有"学校社区共建"和"学校社会联动"等概念,它们都追求学校与社区、家庭或其他社会机构之间进行合作。然而,由于教育和社会背景的差异,具体运作上可能存在潜在的矛盾。
现状:进展迅速但面临信息和观念层面的挑战
在现今教育中,家校合作已经被赋予了很高的位置。学校通常会建立专门的家校沟通平台,比如微信,钉钉等,家长们也会关注这个平台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。一些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家长会,家长们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班级情况。这样,学校和家庭就可以互相沟通,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。
尽管家校合作有很多好处,现实情况却面临许多挑战。一些地区由于比较贫困,师资力量差,学生学习环境差,同时因为各种原因的阻碍,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实现。例如某些进城务工的家长,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家里只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,导致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条件,造成了家长与学校间的交流不畅。
有些是信息型家校合作不足。虽说现如今的交流过程能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交谈,但是爷爷奶奶对于新物品的学习能力差,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导致无法及时的关注校内消息。
有些是观念型家校合作不足。由于父母与爷奶间的交流不顺,爷爷奶奶对孙子过于溺爱,导致爷爷奶奶对孙子做事顽皮却没有进行教导而造成的“阳奉阴违”行为。比如有时小孩子做了些不对的事情,爷爷奶奶心软,放纵了孩子的行为,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出现了问题。同时,还有些原因是一些家庭自身受到的文化、教育程度比较差的原因,家长对孩子自身产生的问题产生了忽视的行为。
在上述各种情况下,家校合作的效果可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甚至,有些时候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合作,发生了冲突,导致家校合作变得无效。